飲鴆止渴! FT專欄作家:QE成癮 央行退場難上加難




鉅亨網鄭杰 綜合報導  2013-06-18




 




全球金融市場現在關注的焦點只有一個:聯準會本周到底會不會宣布縮減 QE 規模,甚至退場?




聯準會成員顯然相信只要條件適合,他們就能讓 QE 功成身退,但是這真的有可能嗎?現實上,就算不是完全不可能,也是困難度非常高的事。




《金融時報》專欄作家 Satyajit Das 指出,退場的難度取決於干預的規模,同時也還關乎經濟活動和金融市場對於這些刺激政策的依賴程度。在美國,現在需要約
6000
億美元的政府預算赤字,再加上聯準會注資約
1
兆美元創造 3000 億美元的成長,自從 2008 年起,聯準會的資產負債表已經由 5-6 兆美元,擴增至 18 兆美元,在許多開發中國家,央行的資產則占國內 GDP 生產值的 20-30%




以歐洲為前例,撤回財政刺激政策將會導致經濟活動急遽減速,而遲緩的經濟成長讓他們更難修正預算赤字以及控制政府債務,導致危機風險上升,或是迫使必須要依靠央行金援。




零利率和 QE 政策使金融風險大為增加,低利率讓企業以及國家過度擴張,非但沒有減債反而擴張舉債,這也讓央行難以升息,因為低利環境下借進的債務在高利環境下將難以持續下去,利率升高將導致不良貸款增加,造成金融危機。




央行也無法賣出政府公債或是其他資產損益表上的證券,因為持有規模太過龐大,拋售將導致利率走升,將會造成銀行和投資人巨大的損失,降低流動性供應,緊縮信貸供給也會加重這樣的效果,將破壞脆弱的金融體系。




QE
退場亦可能讓央行自身蒙受極大損失,諷刺的是萬一政策真的奏效,引發通膨上升,利率上揚,那麼央行手中的持有部位將會面臨鉅額虧損,其次,有別於利息收入之外的鑄幣稅,創造了另一個舉債空間,長期來看只要鑄幣稅收高於其他負債,央行就還有償債能力,QE
退場也將對此造成影響。




Das
認為,目前市場通膨率仍低,聯準會還能持續採用
QE
政策,然而他認為低利率和量化寬鬆政策其實並沒有真正解決經濟問題,也無法讓經濟體質恢復健康,而退場也不可能不造成經濟動盪,這點由市場近期的波動就可以知道了,市場對寬鬆政策的成癮難以戒除。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lddan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