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前言:



追溯到五十八年前,亦即自從民國卅八年(1949)開始,台灣金融大改革,廢除老台幣改以新台幣之流通及發行揭開了序幕,台灣錢幣之發行,才逐漸漫入了正軌,其中政府管理方面發行資料匱乏,沒有完整發行資料及綜合之年鑑,民間信息亦傳播不彰,缺乏有系統之報導及說明,欲尋味其蛛絲馬跡,倒也令人感嘆不已!



談到錢幣的搜集,我想最重要的也就是最容易的,就是要先從本國錢幣著手,因為您不可能捨近求遠呀!一定要一步一步來,以前中華民國在大陸發行的錢幣,我們暫時撇開不談,不予計算。自從1949年政府正式自大陸遷台以後,也洋洋大觀,為方便海峽兩岸收藏家及錢幣收藏初學者,積極收藏而特別出書,予以詳細報導,它大致可分為下列六大類:



一、「臺灣流通普通幣」。


二、「臺灣流通紀念幣」。


三、「臺灣精鑄十二生肖流通套幣」。


四、「臺灣平鑄原住民釆風系列錢幣」。


五、「臺灣紀念金銀幣」。以及


六、「臺灣紙鈔」----加上、全套新台幣紙鈔發行之介紹,現在僅以前四項予以報導,以響讀者。




二、「臺灣流通普通幣」:



    首先要報導的是「台灣普通流通幣」,這種不起眼的錢幣,材質不佳、鑄造工法粗糙,卻使用了大半個世紀,更是滿街都是,但是、它站在穩定國家經濟金融方面,卻也貢獻不少,現在、詳細的說明它的族群,它大概可分為下列四大類,也就是所謂:


(一)「地圖版」:


(二)「花卉版」:


(三)「人像版」及


(四)「其他類版」等四種。



(一)「地圖版」----早期的台灣錢幣,都是千篇一律,正面都是中華民國發行的年別,以及國父孫中山人像,背面就是台灣地圖及面值,非常好去辨認,它一共發行了四次,共分五種,而且都是單一年份發行,沒有每年都在發行,分別是:


1.民國38年(1949年)發行的壹角銅幣。


2.民國38年(1949年)發行的伍角銀幣。


3.民國39年(1950年)發行的貳角鋁幣。


4.民國43年(1954年)發行的伍角銅幣。


5.以及民國44年(1955年)發行的壹角鋁合金幣。



現在、這些錢幣全部均已退出政府流通系列,雖然錢幣設計不夠新穎、材質最差、流行期間很長,但是、物以稀為貴,很多品相極佳的錢幣,也不多見,目前的市價也不便宜,要想搜集整


套這類錢幣,也需要大費週章。



1.壹角銅幣----這是政府遷台後發行的第一枚硬輔幣,它是1949年12月1日發行的,直徑21mm,重4.5公克,95%鋁及鋅組成,正面圖案:上沿「中華民國三十八年」,中間「孫中山半身頭像」,四週環以花紋;背面圖案:中間鐫有「台灣地圖及台灣省」字樣,兩旁由右至左鐫有「壹角」字樣,四週也環以點邊,發行量約157,600,000枚。


         


2.伍角銀幣----這是政府遷台後發行的第二枚硬輔幣,它也是1949年12月1日發行的,直徑24mm,重5.0公克,72%銀及銅組成,正面圖案:上沿「中華民國三十八年」,中間「孫中山半身頭像」,四週環以花紋;背面圖案:中間鐫有「台灣地圖及台灣省」字樣,兩旁由右至左鐫有「伍角」字樣,四週也環以點邊,發行量不詳。



3.貳角鋁幣----這是政府遷台後發行的第三枚硬輔幣,它也是1950年5月11日發行的,直徑22.8mm,重1.8公克,100%鋁質組成,正面圖案:上沿「中華民國三十九年」,中間「孫中山半身頭像」,四週環以花紋;背面圖案:中間鐫有「台灣地圖及台灣省」字樣,兩旁由右至左鐫有「貳角」字樣,四週也環以花邊,發行量約327,495,000枚,因鑄造材質不良,保存不易。



4.五角銅幣----這是政府遷台後發行的第四枚硬輔幣,它也是1954年5月20日為紀念第四任總統就職紀念而發行的,直徑27mm,重7.0公克,92%銅質組成,俗稱「大五角」,或「大銅板」,正面圖案:上沿「中華民國四十三年」,中間「孫中山半身頭像」,四週環以花紋;背面圖案:中間鐫有「台灣地圖及台灣省」字樣,兩旁由右至左鐫有「五角」字樣,四週環以花邊,發行量約279,624,000枚,也因鑄造材質不良,保存不易。



5.壹角鋁幣----這是政府遷台後發行的第五枚硬輔幣,它也是1955年7月4日發行的,直徑19mm,重1.15公克,99%鋁合金組成,正面圖案:上沿「中華民國四十四年」,中間「孫中山半身頭像」,四週環以小點;背面圖案:中間鐫有「台灣地圖及台灣省」字樣,兩旁由右至左鐫有「壹角」字樣,四週也環以小點,發行量約583,980,000枚。



(二)「花卉版」----花卉版可以說是台灣第二種錢幣版本,它一共有五大類,也就是:


1.蘭花版壹角鋁幣。


2.蘭花版伍角銅幣。


3.梅花版壹圓。


4.梅花版伍角及


5.梅花版50元。



1.蘭花版壹角鋁幣----首先是蘭花版,它祗發行了兩種,一種是壹角鋁合金幣,另一種是伍角銅幣,都是在1967~1974年間的產品,壹角鋁合金幣,直徑19mm,重1.15公克,99%鋁合金幣,正面是報歲蘭及中華民國發行年份,背面是蝙蝠圖案及面額幣值,錢幣不分鑄造年份,一共也發行了六枚。



2.蘭花版伍角----另一種是伍角銅幣,都是在1967~1974年間的產品,直徑23mm,重3.7公克,正面是洋蘭及中華民國發行年份,背面是蝙蝠圖案及面額幣值,錢幣不分鑄造年份,一共也發行了五枚。



3.梅花版壹圓----直徑25mm,重6.0公克,銅鎳合金幣,正面中間是五瓣梅花,上沿有中華民國發行年份,下沿有臺灣銀行字樣,背面是梅花及蘭草環繞,中間標明中文壹圓面額,自民國49年(1960年)發行的壹圓鎳合金幣,一共發行了十一枚(1960~1979)。



4. 梅花版伍角----自民國70年(1981年)發行的伍角紅黃銅幣,共發行了三種(民國70年,75年,77年),直徑18mm,重3.0公克,正面中間是五瓣梅花,上沿有中華民國發行年份,背面是幾何圖形環繞,中間標明中文「伍角及1/2」面額。



5.梅花版50圓----直徑24mm,重8.25公克,鎳黃銅幣,僅發行民國81年及82年的兩種年份,一共發行了2枚,正面中間是五瓣梅花,上沿有中文中華民國發行年份,下沿有公元1992或1993年字樣,後來因為它的體積及厚薄與一元梅花版太相近了,容易混淆,流通了兩年就停止發行。背面是梅花環繞,中間標明中文伍拾圓面額,及阿文「50」字樣。



(三)「人像版」----人像版是台灣錢幣第三種版本,到目前為止共有五個類別,也就是:



1.民國59年(1970年)伍圓大型人像版。


2.民國70年(1981年)發行的壹圓人像幣。


3.民國70年(1981年)發行的伍圓人像幣。


4.民國70年(1981年)發行的拾圓人像幣。


5.民國九十一年(2002年),發行的50元銅鎳鋁幣。



1.民國59年(1970年),發行了一種伍圓大型人像版----(直徑2 .9分),重9.5公克,為鎳合金幣,正面是中華民國發行年份及總統蔣中正肖像。背面是蝙蝠圖案環繞,中間鐫有伍圓的鎳合金幣,自1970~1979年間共發行了十枚,現已退出流通系列。



2.另一人像版是民國70年(1981年)發行的壹圓人像版----直徑是2.0mm,重3.8公克,為鎳青銅幣,正面是中華民國發行年份,總統蔣中正肖像,背面是花邊或梅花,中間鐫有中自民國70年(1981年)到現在為止,壹圓發行了16種(1981~1988,1992~1999年),目前仍在流通。



3.民國70年(1981年)發行的伍圓人像版----直徑22mm,重4.4公克,正面是中華民國發行年份,總統蔣中正肖像,背面是蝙蝠獻壽花邊,(民國70年,7 1年,72年,73年,78年,79年)等六種,目前仍在流通。



4.民國70年(1981年)發行的拾圓人像版----直徑26mm,重7.5公克,正面是「中華民國發行年份」,中間係「總統蔣中正肖像」,背面是梅花圖案,及中阿文「拾圓及10」字樣,自民國70年至今仍在流通,共發行了18種(1981~1997每年一枚,2003~2007年各一枚),目前仍在流通。



5.民國九十一年(2002)國父肖像版----民國九十一年(2002年),發行的50元銅鎳鋁幣,是因為在民國85~87年間發行的三種50元雙色「總統府」套幣,地下仿造品太多而改版,直徑28mm,重10公克,正面是中華民國九十一年,國父肖像及公元2002字樣,背面是50圓,“五十及50“隱藏字,束稻穗環繞,現在已發行了六枚(2007年止),目前仍在流通。


(四)「其他類版」----也就是與以上三種都不同類型的錢幣,它又分為以下兩種:



1.面值50圓雙色總統府版。



2. 面值20圓雙色原住民抗日版。



1.面值50圓雙色總統府版----有民國85~87年(1996~1998年)的50圓銅鎳雙色套幣三枚。50圓雙色套幣,也可以稱為總統府版,直徑28mm,重10公克,正面外圈是銀色中華民國發行年份,下有阿拉伯文發行年份,中圈為金黃色總統府建築物,背面外圈銀色上部是盲人辨識點,下圈有伍拾圓字樣,中間鐫有金黃色蘭花及空心阿拉伯50圖案,一共祗發行了三枚(精、平鑄套幣裝幀不算)也即是民國85年(1996年),86年(1997年),87年(1998年)三種,目前已退出流通系列。



2.原住民抗日版的20圓雙色套幣----另一種其他類版是原住民版,面值20元,也是雙色套幣,直徑26.85mm,重8.5公克,正面金色外圈有中華民國發行年份,下沿有隱藏20圓文字,中圈銀色是抗日英雄莫那.魯道肖像,台中霧社抗日紀念碑,背面金色外圈是空心20圓字樣,中圈銀色另有三艘蘭嶼雅美族獨木舟圖案,及盲人觸摸辨識點,目前仍在流通。



詳細「臺灣銀行發行流通普通幣一覽表」----如附表01所示。



參、「臺灣流通紀念幣」:



自1966年開始到目前為止,台灣流通紀念幣一共祗發行了六枚,有的是與金、銀紀念幣同時發行,也有是單獨發行,它一方面是紀念幣,但是也可以當作流通幣使用,(通常紀念幣是不在市面流通的),台灣流通紀念幣就發行了以下六種:



(一) 1966年發行的「蔣總統八秩華誕」----正面是「蔣總統八秩華誕」、「蔣總統側面肖像」、「中央銀行」等字樣,背面上沿是八個篆體「壽」字,中間「壹圓」兩字,下沿有「 中華民國五十五年十月三十一日 」字樣。



()1969年發行了「農糧增產紀念幣」----全套一枚,正面上沿是「中華民國五十八年」,下沿是「響應聯合國糧農組織糧食增產運動」,中間是五瓣梅花圖案,背面是農夫機械耕田圖案,下沿鐫有「壹圓」字樣。



()1995年台灣光復五十週年紀念日發行了「台灣光復五十週年紀念」----流通紀念幣一枚,正面上沿有中華民國八十四年,下沿有篆書「台灣光復五十週年紀念」字樣,中間有地球及台灣地圖,並鐫有「1945~1995」字樣,背面上沿是「共同經營大台灣」,及下沿篆書「博聚休戚與共的生命共同體」,中間鐫有「拾圓及10」字樣。



(四)1999年發行的「新台幣發行五十週年流通紀念幣」----正面是「中華民國八十八年」,及台灣各式錢幣重疊圖樣


,背面是「新台幣發行五十週年紀念」, 「1949~1999」,「拾圓及10」,下沿左右兩旁各有五座中央銀行行徽圖案。



(五)「千禧年流通紀念幣」,正面上沿是「中華民國八十九


年」,下沿是「10及拾圓」,中間是一火龍圖案,背面上沿是「慶祝千禧年」,中間是「飛龍搶珠圖」。



(六)「中華民國建國九十週年流通紀念幣」----正面上沿是「中華民國建國九十年紀念」,下沿是「1911~2001」,中間是「國父半身像」,背面是隱藏「國運昌隆」、「梅花與雙廿」及「10圓」字樣。



資料來源 網路相關部落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lddan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