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內爆發的可能性增大




中國金融經濟危機已經在所難免




張庭賓




 




        一場突如其來的中國銀行間利率危機,其實已經打破了中國作為金融危機絕緣體的神話。




       
2008
年美國爆發了金融危機,2010年開始歐洲發生了一連串​​的主權債務危機和銀行危機,似乎唯獨中國這邊風景獨好,中國高增長的奇蹟仍在繼續,中國似乎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金錢,各省政府一出手都是上萬億的投資,各地市一出手往往是上千畝佔地的大項目;而中國富人們的奢侈品消費已經名列世界第一;中國商業銀行利潤領先全球……然而這一切在620日卻顯得如此的脆弱。




        620日,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Shibor)一度飆升到13.44%;隔夜回購利率一度狂漲到30%,如果按照國際利率市場的標準,這已經算是一次金融動盪,可以類比2007年美國兩家次貸公司的倒閉事件了。雖然此後中國央行稍微做出讓步,銀行間市場的資金緊張局面初步得到緩解,在628日也回落到了4.9%,但仍遠高於常態的3%以下。




        
在中國央行和商業銀行陷入相互指責——央行認為錯在商業銀行不知節制和資金錯配,而商業銀行抱怨央行不教而誅突然襲擊——的時候,輿論被成功轉移視線,國人卻很容易淡忘了一個真正扭曲怪誕的現象——在熱錢加速流出中國的同時,人民幣仍然在升值,這意味著熱錢利益最大化,也就是中國外匯儲備損失最大化。




        正像一位經濟學家在剛剛閉幕的陸家嘴論壇上指出的,國際投機界對於中國的主流看法已經由人民幣升值轉向了人民幣貶值,更簡單地說,人們在猜想中國金融危機什麼時候會爆發,以什麼形式爆發,而不是以前的中國會不會爆發金融危機了。特別是此次中國銀行間流動性危機事件的發生,已經足夠讓全球的投機者聞到了血腥味道。




        在筆者看來,從現在開始到未來3年,中國爆發經濟和金融危機已經在所難免,這是因為中國舊的依靠廉價勞動力和資源、政府主導的粗放型發展的模式無以為繼,也是因為昔日全球產業鏈一體化正轉向區域化。更因為中國一再拒絕主動調整,反而不斷在政府、金融和實業部門加槓桿。其實質是強勢集團(主要是政府國企和外資熱錢)的既得利益不斷擴張,已經逼迫到公眾和國人承受力的底線,即內需、出口和投資都已經盛極而衰。




        而更不利的是,美國已經開始走出危機低谷,進入復甦軌道;當年美國危機時,中國主流精英高唱的是救美國就是救中國,可是如果中國發生金融危機,美國將會毫無愧色地踩著中國走得更高。故此,在20121029日本專欄就開始判斷未來1~3年美國小復興和中國探大底的趨勢已定,警告中國人要做好過苦日子的準備。




        麻煩的是,由於中國既得利益集團十分強大而固化,這使得短期內打破這種格局希望相當渺茫,即中國在現在約束條件下試圖通過改良而緩解矛盾,令經濟金融軟著陸的可能性越來越小。於是今年24日,本專欄再度警告世界危機輪盤正將轉到中國




        做空中國對於以索羅斯為代表的投機者而言,是一項暴利的事業。而索羅斯們所需的做空工具,他們總是可以得到。




        在中國股市已經十分脆弱低迷的時候,做空中國現在最關鍵的是需要國債期貨,如果國債期貨推出,620日發生的那種情況,將會使做空的投機者獲得暴利,而銀行間利率和企業的貸款利率將再次飆升到令人驚訝的程度。倘若屆時熱錢巨量外流,而央行仍然拒絕提供流動性,則很可能導致一些商業銀行的倒閉,甚至發生擠兌危機。




        做空中國的另外一個關鍵是房地產。如果國債期貨推出,做空導致國債利率暴漲,房貸利率也會跟著漲。屆時,如果國際石油危機和糧食危機同時爆發,造成嚴重的輸入性通脹,這與債券危機和股市危機疊加在一起,更多失業的購房者無法支付房貸利息,則勢必刺破中國的房地產泡沫。和房地產泡沫一起硬著陸的,還將有地方政府的土地財政。




        時至今日,再指望中國不傷筋動骨地完成經濟結構調整,那無疑已是癡人說夢。




        其實,中國直面經​​濟和金融的轉型挑戰,未嘗不是一件好事,這會讓得過且過的國人夢幻徹底破滅,讓中國人、執政者和中華民族被迫來一次抉擇,方有可能置之死地而後生,進入一個再造和升級中華文明的新歷史階段。




(作者為本報特約主筆,中華元智庫創辦人,僅供參考,投資者決策風險自負,聯繫郵箱ztb6006@sina.com




 




昔日文章回顧:




20121029




中國人要做好過苦日子準備




美國小復興與中國探大底




張庭賓




 




   1015日,三季度GDP增速公佈,為7.4%,創下14個月來的新低。對此,不少分析人士卻紛紛表示樂觀。

   
這些評論諸如——“經濟下行見底或將觸底反彈中國經濟已觸底,不存在硬著陸可能經濟出現明顯觸底信號等等。若從短期市場信號來看,或許如此,比如人民幣再升值、股市反彈、樓市地王再現、鋼鐵鐵礦石價格反彈等等。

   
然而,從全球產業結構變遷和全球貨幣金融競爭力重構的戰略高度來看,中國經濟的探底和轉型才剛剛開始。

   
之所以做出這個判斷,首先要對中國經濟過去20-30年的高速增長的動因做出清晰解釋——主要推動力是兩次大浪潮:

   
第一次浪潮是全球製造業向中國集中的世界工廠機遇。在1979年中國實行計劃生育以前,人口高增長,從1949年的5.4億增加到了1978年的9.6億人,使中國儲備了巨量健康的勞動力。1991年前蘇聯解體,冷戰結束;1992年小平南巡,中國大力對外開放。恰逢全球信息化革命方興未艾,隨著ERP等遠程信息管理手段的推廣,跨國公司跨地域管理能力大大增強,同時石油等價格非常廉價,1994年僅每桶14美元。這使得歐美將製造業向外轉移成為可能,因為中國勞動力充沛而廉價,珠三角農民工月薪曾長達20年被壓在1000元以下,而且不必提供養老醫療等社會保障,資本基本無需投入改善勞動環境。這給資方提供了巨大的利潤空間。

    1997-1998
的亞洲金融危機進一步強化了中國的世界工廠地位,東南亞的國家飽受重創,中國因為人民幣固定匯率,資本項目未開放而受衝擊較小,其穩定的社會政治環境令中國製造業產業集群更具競爭優勢。

   
第二次浪潮是由人民幣升值所引發的資產泡沫狂潮。2005年中國發生了兩件大事:一是人民幣開始單邊升值,二是股權分置改革。前者意味著投機人民幣升值的無風險套利機會,由於中國抓住世界工廠機遇,生產力不斷提高,人民幣內在價值增強,而長期固定匯率下,人民幣的確被低估,這對國際熱錢產生了巨大誘惑;後者意味著中國股市基本與國際市場接軌,成為國際熱錢可投資的市場。於是乎國際熱錢和海外華人資本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地湧入中國,先是在200710月將A股上證指數推高到6124點的巔峰;再把樓市推到了2010年底的天高。

然而,時至今日,當年推動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因素,均已在走向衰退或反面。

   
從世界工廠效應而言:1,中國人口紅利盛極而衰,1979年的獨生子女已經33歲了,即按大學畢業21歲算,獨生子女已經進入工作10年了。與以前的勞動力是天壤之別;2,跨國公司早已渡過投入期,每年開始向外轉移大量的利潤;3,人民幣大幅升值了32%,中國製造的貨幣成本大幅攀升;4,資源由原來國內的廉價提供到不得不使用國際高價資源。石油最為典型,1996年中國變成淨進口國,現在57%的石油靠高價進口,100美元的油價已經很平常;5,美國國策改變,開始鼓勵跨國公司回流美國或美洲,力推再工業化戰略。即使在亞洲也努力尋找對中國的進口替代。6,全球貿易保護升級,東亞政治局勢不再安然無恙。

   
資產泡沫的負面效應如今也全盤凸顯。在股市和樓市的大博弈中,由於中國企業家和投資者,他們以前並沒有與國際投資者同台競爭的經驗和能力,在股市10萬億計的財富再分配中,在樓市100萬億元計的財富再分配中,均成為輸家,不僅將過去20-30年的財富積累基本虧在其中,更將未來20-30年的預期勞動收入深深套在樓市泡沫中。同時,樓市的大幅攀升也推高了製造業的成本,讓中國企業更難以負荷。

   
與此同時,政府在長期的繁榮週期中,逐漸擴大了財政胃口,以製定規則和手握分配權的優勢,財政收入的增幅連續多年2倍於GDP的增長,加上國有企業在金融和資源的壟斷,都成為中國製造業不可承受之重。

   
一言以蔽之,中國過去20年的高速增長的動力機制均已盛極而衰,正面效應正陸續轉為負面效應,即在舊動力機制快速衰退,在新動力機制未能再造之前,中國經濟只能是繼續探底,近期也只是很短反彈後,將加速探底。

   
決定中國經濟探底有多深的外部重要因素是——美國競爭力再造的速度成果。中國上一輪的大機遇,與911事件後,美國共和黨小布什政府,在石油軍火寡頭的誘導下,將戰略矛頭指向中東石油,從而陷入伊拉克和阿富汗泥沼有關,這讓美國債台高築,同時在國內放任虛擬金融創新,結果誘發了2008年的美國金融危機。那時在中美兩大國的競爭天平上,第一次傾斜向了中國。

   
但是,中國並沒有抓住這次機遇,進行高新科技創新的產業升級,以應對未來勞動力不足的問題;也未能大力推進環保循環經濟,以降低對海外資源依賴;更未能乘國際2008年國際商品資產價格大跌而購買海外優質資產,結果以中央四萬億帶動全國18萬億元大興土木,推起了一個把所有剛需者,也把中國壓的喘不過氣來的巨大樓市泡沫。

   
與此同時,美國卻在民主黨奧巴馬政府的領導下,努力地進行競爭力再造:先是穩定了美國金融系統;其後幫助大企業撇掉壞賬;通過QE1-3,同時打擊歐元,推動熱錢回流壓低資金價格;通過油頁岩開發技術和支持新能源壓低能源價格;通過加大針對中國的貿易保護,為美國再工業化創造條件。即在中國競爭力持續惡化時,美國競爭力在上升。當然這並不意味著美國沒有問題了,西方文明的根本性難題——金融寡頭利益擴張與選民福利擴張的衝突仍未能解決,它的巨大的虛擬金融泡沫仍將一直是達摩克利特之劍。因此,其即使是複興也是一個階段性小復興。

   
很顯然,未來幾年中國經濟的困難要比美國更大的多,同時東亞地緣政治危機,也會讓熱錢如驚弓之鳥大規模撤離東亞,從而使中國的問題,如同潮水退卻後那樣,在海灘上顯得更加突兀。在未來幾年,人民幣兌美元將迎來一個中長期貶值週期。

   
中國還有應對方法嗎?有的,那就要競爭力再造。這至少包括如下幾個方面:1,政治體制改革,自上而下的機構精簡和自下而上的擴大民主,以大大降低行政成本;2,合理分配土地和資源財富,大部分轉入社會保障體系中;3,凡是市場能做好的都交給市場,激發民間創造活力,特別是金融向民間開放尤其重要;4A股徹底扭轉利益輸送市,變成真正優化配置資源的財富成長市,激勵高新科技、新能源和環保循環經濟。此外,遏制汽車等高耗能工業,大大降低對外部資源的依賴等等。

   
坦率地說,從現實的困境到實現競爭力再造,將是極為艱鉅的挑戰,這首先需要形成一個開明的領導權威,以推動變革。

   
換言之,即便一切配合到位,變革能夠有條不紊地進行,中國也至少需要5-6年才能初步競爭力再造。即至少未來5年中,中國人要做好過苦日子的準備了。(作者為中華元國際金融智庫創辦人,僅供參考,投資者決策風險自負,聯繫郵箱ztb6006@sina.com




 




201324




在美國次貸危機、歐債危機之後

世界“危機輪盤”正將轉到中國嗎?




http://zhangtingbin.blog.sohu.com/253312717.html 




張庭賓




 




在美、歐危機之後,中國和新興市場是否正在成為全球最新危險地帶?




上周中國有兩則重要信息:一,至2012 年底中國M2 餘額人民幣97.42 萬億元,接近全球貨幣供應總量的四分之一,是美國的1.5 倍,英國的4.9 倍,日本的1.7 倍。而且這些貨幣多為近年累積,2009 年起每年增加10 萬億。目前M2 GDP 之比近190% ,新華社警告:隨著投資效率明顯下降,以資金推動經濟增長的發展模式正走入死胡同。二,日,國家外匯管理局公佈,2012 年我國資本和金融項目出現1999 年以來首次年度逆差,逆差額達1173 億美元;除了第一季度外,第二至第四季度均呈現逆差。而2011 年我國資本和金融項目為順差1861 億美元。




這均非好消息。2012 年中國首現資本項目逆差,很可能意味著自2005 月份的人民幣升值紅利出現逆轉;即此前由人民幣升值所吸引的國際熱錢投機中國,助推資產泡沫的力量正在轉向;而M2 達到世界第一,是美國的1.5 倍,而且是在2012 年出現資本項目逆差1173 億美元,外匯儲備僅增1300 億美元,增幅2004 年以來最低的情況下,這意味著中國通過寬鬆貨幣以推動經濟增長,同時保持較低通脹的道路接近盡頭。




儘管2012 年四季度,中國GDP 增速由三季度的7.4% 反彈到7.9% ,被不少經濟學家稱為中國實現軟著陸。然而,正如史蒂芬·羅奇上週撰文指出的:這或許是中國最後一次零傷害的軟著陸。出口和外需仍是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他警告,第四季度GDP 環比增長可能是中國增長最後一次毫髮無傷地逃過外部衝擊。




 




在過去四年中,中國實現了兩次軟著陸,分別是2008年爆發的美國金融危機和2010年爆發的歐洲金融危機。在應對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時,中國採取了“四萬億救市”——中央政府投資4萬億元人民幣,而帶動全國投資18萬億元;而在應對2010年以來的歐債危機時,中國採取了“穩增長”的政策,各地紛紛出台上萬億的投資拉動計劃。致使 ​​中國地方政府的債務總額在2010年底達到了10.7萬億元,這個總額中包含了省市縣,但未包括鄉鎮的債務。如今兩年過去了,一些專家評估其實際總額在15-16萬億元之間。




 




換言之,在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和2010年歐債危機後,中國沒有選擇乘機進行經濟結構調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lddan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