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強升 分析:美大選等重大國際政治時點臨近是推手


鉅亨網編輯查淑妝綜合報導  


新華網消息,截至 17 16 時,人民幣對美元在即期市場已觸及 6.2550 的歷史高位。對於近日人民幣匯率的強勢上行,專家和市場人士看法較為理性,認為人民幣並不具備單邊升值的基礎。分析認為,近期一系列重大國際政治時點臨近,是人民幣此輪升值的一大推手,尤其是美國大選施壓中國央行讓人民幣升值。


然而,中國央行副行長易綱在近期閉幕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IMF) 年會上發言時直言,人民幣匯率已經接近均衡水平,在即期市場和遠期市場上的匯率基本都是由市場決定,央行幾乎沒有對外匯市場進行干預。


對此,市場人士亦有同感。「為防止人民幣貶值預期導致大量資本外逃的情況發生,央行放任金融機構進行人民幣 SWAP 交易即期上賣出美元買入人民幣,遠期上買入美元賣出人民幣,抵押美元獲取人民幣。這是目前推高人民幣的一股重要力量,」銀河期貨首席宏觀經濟顧問付鵬稱。


通過中國貨幣網上的公開數據發現,即期人民幣持續上漲,遠期美元則在升水,並連續超過千點。這顯示出市場參與者確實在利用掉期控制風險。


至於結匯客盤為何顯著增加。招商銀行高級金融分析師劉東亮認為,由於此前人民幣存在貶值預期,導致企業和居民持有大量外幣。但經過一段時間後,市場發現人民幣並未出現進一步貶值,由此在國慶前後結匯客盤不斷湧出。


不過,劉東亮還說,隨著人民幣屢創新高,市場可能會逐漸認為美元被低估,不排除再次激發購匯盤的可能。


香港文匯網訊報導,過去一段時間,很多投資人或企業選擇持有人民幣或者借美元是因為人民幣升值快。而現在,越來越多的經濟學家和市場人士開始認清,人民幣重回升值通道的可能性甚微。


從中期看,中美經濟基本面對比仍是決定人民幣匯率走向最重要因素。 9 月份中國出口向好主要是基數、節日訂單、政策提振等多重因素影響所致。但在當前國內外經濟形勢及貿易摩擦頻發背景下,單月出口回升難言外貿形勢反轉。


從長期看,在經歷 10 餘年高速增長後,經濟增速潛在中樞下移,投資和儲蓄結構將發生深刻變化,貿易順差與 GDP 之比已下降至 2% ,由此決定資本流入出現趨勢性放緩。


安邦咨詢首席研究員陳功指出,以上基本面因素決定了人民幣繼續走升的幅度有限,所謂人民幣升值週期的說法很不可靠。預計未來 1-3 年內,中國經濟增長可能處於 7-8% 的水平,在這種背景之下,人民幣並不具備單邊升值的基礎。


分析師判斷,今年剩餘的幾個月,人民幣對美元將維持基本穩定態勢。特別是在 10 月底 11 月初前後,人民幣的強勢可能會告一段落。


人民幣擺脫單邊升值引發的另一個效應,是有利於發展對沖產品。星展銀行經濟學家周洪禮表示,目前人民幣的離岸市場不再是靠升值來推動其發展,有更多人民幣投資渠道和產品。在這個階段,人民幣會成為一種投資貨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lddan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