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單一國家貶值造繁榮 多國貶值引災難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北美新浪) 2012-10-13  06:29     Blog談新聞 上則  下則

導讀:財經撰稿人凱西(Michael Casey)在MarketWatch撰文指出,經濟學家巴拉發現,單一貨幣貶值確實可以給相應國家帶來繁榮,而現在很多國家採取的正是這樣的政策,麻煩在於,如果所有人都這麼做,則結果只能是一場全球性重大災難。
以下即凱西的評論文章全文:

說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東京年會,他們很可能希望在會上捂住一個小小的,骯髒的秘密:貨幣貶值。
這是經濟學家巴拉(Surjit Bhalla)的看法,他對真實匯率變化與過去經濟表現之間的關聯度進行了廣泛研究,結果發現,相對而言,各國的貨幣匯率低估的時候,國家經濟的平均增長情況要明顯好於匯率為公平值或者高估的時候。
巴拉將這一結論寫進了自己的新書《貶值到繁榮:匯率偏差與對增長的影響》(Devaluing to Prosperity: Misaligned Currencies and Their Growth Consequences)當中,再想想國際貨幣基金和美國財政部一直以來提倡的所謂自由市場“華盛頓共識”,這真不啻為一個巨大的諷刺。
多年以來,他們一直都在鼓吹最正統的理念:一個國家最好還是讓自己的貨幣匯率自由浮動,這樣後者就可以自然找到“公平值”,市場的力量能夠有序運作,生合理的效應,鼓勵國內企業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競爭,同時也鼓勵政府去構筑西方式的機構,給投資者的信心以支持。
國際貨幣基金在周二的《世界經濟展望》當中所談論的,就是這樣的話題,他們點名說中國、泰國和馬來西亞的貨幣就是低估的,警告稱他們積累外匯儲備其實不見得是好事,認為他們其實應該實行緩和全球儲蓄和開支不平衡局面的政策,這也更符合他們自己的利益。
可是,要讓多參加東京會議的財政就巴拉關於貨幣貶值的研究結論達成一致,卻是非常困難的。巴拉寫道:“這種單獨的政策可以改變一個國家的命運,而建立華盛頓共識的大約十國的政策變化就可以改變更多。”當前時代,聯儲的“量化寬鬆”計劃已經引發了巨大的恐懼,大家原本就都擔心全球各國政府為了保持自己的出口競爭力而採取以牙還牙的貶值政策,如此背景之下,這樣的聲明只能讓人們更加難以拒貨幣干涉政策的誘惑。
麻煩就在於,要讓所有國家同時採取一致措施,邏輯上几乎是不可能的,哪怕這是為了他們各自的利益。
一種貨幣的貶值對於另外一種貨幣而言就意味增值,這是一個零和遊戲,只能造成大家都以鄰為壑的惡性循環,沒有誰能夠真正占到便宜,相反倒是國際貿易最終會因此陷於癱瘓。這裏的微妙之處就在於,貶值政策如果是部分國家採用,則這部分國家就將成為獲益者,而如果大家都採用,結果就只能是一場巨大的災難。
事實上,在巴拉的作問世之前,大多數經濟學分析的結論都是,盡管看上去許多政府都決心走上蓄意貶值貨幣之路,但是這對於經濟的長期整體表現並沒有什麼實質性幫助。有趣或者說矛盾的地方也就在這裏——各種研究常常認定貨幣的高估確實會成為經濟增長的障礙,但是如果將邏輯倒過來,便找不到多少支持了。巴拉認為,之前的研究,其錯誤在於對基準均衡匯率的估算存在問題,因此也就無法發現那些直接推動增長的真實低估。一旦採用了他自己的,根據生率等變數進行調整的指標來度量貨幣的匯率,匯率與經濟表現之間的關係便變得非常明晰了。

巴拉在自己的研究當中成功地說明了個別國家採用貶值政策可能獲得的潛在回報,解釋了貶值會降低基於美元的成本,進而吸引投資,進而刺激增長,進而吸引更多的投資,形成一個發展循環,但是他並沒有因此而對這樣的做法表示贊許。恰恰相反,巴拉指出,正是這樣的政策使得今日世界陷入了巨大的匯率混亂,比如說,他估計人民幣低估了45%之多,這就埋下了重大的政治和經濟動盪的伏筆。他呼籲,那些從低估當中獲得好處的國家,尤其是中國,現在必須讓自己的貨幣升值,而美元必須貶值。
巴拉信心十足地宣稱,好消息在於,2008年危機以來,各國對於他們所造成的扭曲現實已經有了更清楚的體認,也知道他們必須解決眼前的麻煩。他寫道:“現在,全球的玩家都意識到,後危機時代貨幣重組已經是勢在必行。”
或許確實如此。可是,一個真實的問題依然無法迴避,無論是政策制定者還是外匯交易者都必須面對——各個具體國家到底有多大的意願去執行匯率整合所必需的政策,尤其是在貶值確實可以造就繁榮的時候?(子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olddanny 的頭像
    olddanny

    爍石流金_痞客邦分站

    olddan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