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泡沫<房市泡沫<國債泡沫<貨幣泡沫(2)


在前文「股市崩盤與房市崩盤,何者影響社會經濟嚴重?」中,已有解釋過,房市崩盤其實是比股市崩盤嚴重,影響社會、民生、經濟甚大,所以各國都不敢吊以輕心。所以美國新任Fed主席柏南克,在2008年快速的降息,一路降到0~0.25%區間,比起前任主席葛林斯班更猛,但是經濟依舊沒有起色。於是再使出殺手鐧-量化寛鬆(QE),就是印錢買公債。兩次QE各花了12500億美元與6000億美元公債。



為什麼QE是要買入公債呢?因為美國的房貸利率是根據公債的利率來定的,如果公債利率一上升,則美國房貸戶負擔則會再度加重,為了穩住這些在金融海嘯後還沒有破產的房貸戶,美國Fed只好不斷的在買公債,人為壓低利率,希望能讓房市止跌回升



長期又大量的量化寛鬆,以美國房價指數 (Standard and Poor's S&P/Case-Shiller home price index)來說,指數從2007年的206.382012年的138.96,足足跌了三成三,目前只有止跌的現象,但是未見反彈回升。在2000年網路泡沫後,Fed快速降息,讓股市能快速反彈,但是這次量化寛鬆強度前所未見,但是效果卻不是太好,可見過度的刺激,已經導致效益邊際化。






圖:美國房價指數



其原因也在於在網路泡沫化後,並無讓經濟體其自行調整吸收,用人為的強力用降息刺激經濟成長,其成長是虛有其表。待房市泡沫化後,不僅發生房市的蕭條,加上上次網路泡的虛胖,所以當然需要調整更久,也更難恢復。



但是在房市還沒恢復之際,另外一個大泡沫已經吹起,就是美國國債泡沫。從下圖得知,美國國債在2000年後,就以非常快的速度成長,佔GDP比重大約只佔40~50%左右。但是在2008年後,舉債大增以外,國債佔GDP比例節節升高。目前檯面上的國債已經有16兆美元,國債佔GDP已經接近100%(超過100%通常會演變成不可逆反應,因愈來愈付不起利息而債滾債,造成國債崩盤。例如:希臘。)







圖:1940年至2016年美國國債餘額



公債的來源是因應政府財政的需要,在稅收不足以外,舉債來支付建設、國防、經濟、與人事費用等等。但是由於政治人物胡亂開選舉支票討好選民,加上浪費、貪污、通貨膨漲……等等,舉債的幅度是愈來愈大。公債有一個特性,就是如果公債的價格愈高(很多人要搶購,所以價格變高),則其利息愈低。






圖:美國十年公債價格(鉅享網)






圖:美國三十年公債價格(鉅享網)



但是從2008年至今,整個全世界景氣都不很明朗,尤其是歐債風暴一直在困擾著所有的經濟體,大家都怕被掃到,投資變成血本無歸,紛紛躲進美國國債當避風港,想說至少美國比較穩,不會倒。美國國債除了Fed在買,另外也一直有各國買家,然後其價格一直節節升高,但是利息是愈來愈低,甚至比通貨膨漲還低。代表投資人,寧可利息讓通膨吃掉也沒關係,就是看好美國國債能保本,甚至能幫他賺到價差!



由美國十年與三十年公債的圖來看,至少從2005年至今,已經上漲了三成至四成,這個歷史罕見的現象,表示太多熱錢湧入美國公債,卻也形成一個弔詭的現象:美國最近幾年舉債明明就過多,檯面上的是十六兆,檯面下的估計有六十兆。愈來愈多的證據證明,美國愈來愈可能還不起錢,公債的價值有可能愈來愈低,加上通貨膨漲的干擾,投資美國公債是非常不智的選擇。但是就是無法阻擋恐懼的熱錢流入,讓美國公債節節高漲。這個不合理情節也發生在網路泡沫與房市泡沫發生前。


引用:http://tw.myblog.yahoo.com/jw!yQ2sTr6cREEe3jE4KDL5IA--/article?mid=988&prev=993&next=981&l=f&fid=1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lddan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