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鉅亨網鄭杰 綜合報導


(分析)回不去了!止不住的高油價已永久扼傷全球經濟成長


上個世紀廉價的石油是全球經濟成長的動力,但是這十年來,石油價格已經翻了兩番,這樣的轉變將永久地束縛全球經濟成長潛力。經濟學者兼名作家 Jeff Rubin 指出,耗油量大的國家將會受創最深,這對美國來說這是非常嚴重的消息,美國人每天要消耗近乎全球總耗油量 1/5 的石油。也不過就不久前,油價一桶只要 20 美元,美國還是全球經濟成長的火車頭,聯邦預算寬裕,失業率處於 40 年來的低點,但現在,經濟成長已然停滯,赤字超過 1 兆美元,有將近 1300 萬美國人失業。美國並非唯一受到影響的國家,從歐洲到日本,政府都在努力恢復經濟成長,但是使用的經濟補救措施卻是弊多於利,因為決策者依然相信經濟成長可以重回過去的強勁,央行官員和決策者都未能充分體認百元油價造成的窒息影響。Rubin 指出,維持鉅額預算赤字,加上讓借貸成本保持在歷史新低只會加重當前的問題,這些政策無法當作廉價石油的長期替代品,因為一國經濟若無法負擔燃料費用,那麼經濟就不可能再成長。成長終止代表政府必須要從根本上改變經濟的管理方式,財政和貨幣政策需要重新校正以適應較緩的經濟成長率。


 


高油價帶來經濟衰退


地球上每日的能源量超過 1/3 來自石油,遠超過其他能源。而石油消耗量和 GDP 成長幾乎成正相關,石油消耗量越多,經濟成長越快,平均而言,過去 40 年來,全球原油消耗每增加 1%,全球 GDP 就能成長 2%。也就是若經濟成長 4%,那麼原油消耗就增 2%,而在 2008 年金融海嘯前,全球經濟多成長 4%在油價一桶 20 美元的年代,每年增加 2% 的石油消耗量似乎相當合情合理,但是在油價每桶 100 美元的時代,多消耗 2% 的石油可能就會換來經濟崩潰。若從反方向來看亦是如此。當我們經濟停止成長,少耗油是必須的。例如 2008 年經濟衰退之後,全球石油需求是自 1983 年來首度下滑,這也正是為何高油價的最佳解藥就是「高油價」,因為一旦油價高漲至一定程度,就會導致經濟崩潰,低油價必隨之而來,過去 40 年來,每次油價飆升,全球經濟就陷入衰退期。回顧 1973 年第一次石油危機,當時 OPEC 會員國因不滿西方國家支持以色列,因而禁運約 8% 的全球石油供給量至美國及以色列盟國,造成油價飆漲,1974 年美國的實質 GDP 因此萎縮了 2.5%1979 年,伊朗革命和兩伊戰爭接連爆發後,導致原油產量減少,衝擊供給,引發第二次石油危機,油價飆高,造成北美經濟於 19801981 年兩度陷入衰退。


 


1990 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引發波斯灣戰爭,因中斷全球近 10% 的石油供給,造成第三次石油危機,當時油價翻漲至每桶 40 美元,是前所未見的高價,使得主要石油消耗國 1990 年秋天皆陷入衰退。而當 2008 年,全球經濟的摔進 1930 年代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深淵時,油價又表現如何?油價由 2004 年每桶 30 美元一路直飆 2008 年夏天的 147 美元,而且價格飆漲的原因不同於過去石油供給中斷,石油並沒有短缺,問題在於我們再也買不起了。


 


通膨來襲


石油危機能多方衝擊我們的生活,當油價高漲,我們幾乎毫無其他選擇,只能打開錢包任人宰割,當你為油價付出更多錢時,你只能從別的支出縮減開支,少花錢買衣、購物、吃美食。高昂的油價加上一般美國人的開車習慣,使得其他方面的支出大為減少。更糟糕的是,當油價上漲,連帶地通貨膨脹也上揚。當通貨膨脹上揚,央行則利用升息回應控制物價。從 2004-2006 年,美國的能源通膨增加了 35%,整體通膨,消費者物價指數則由 1% 增至 6%。接下來發生的是,就是利率連 5 升,摧毀了運用大量槓桿的美國房地產市場。高利率戳破了房地產投機泡沫,帶來了全球經濟危機。不幸的是,這種石油推動的通膨模式再度與我們同在,連帶食物價格也受到影響了。根據聯合國糧食農業組織追蹤的食物價格指數,自 2009 年到 2012 年,食物成本已經上揚了約 40%,若是由 2002 年看起,更是上漲了 150%。油價、食品價格上漲的雙重打擊,代表通膨壓力將會來得比任何人想的都快。中國和印度的通膨率上揚就是明確的訊號,這兩國經濟都以無法久撐的速度成長,中國的 GDP 成長超過 8%,但考慮到高油價帶來的影響,還是需要重新調整政策。雖然中國的經濟不會馬上陷入停滯,但是已經不太可能持續雙位數的成長,至少不可能在這樣的通膨狀況下。若是中國和印度被迫要採行抗通膨的政策,那麼已經成為世界經濟新引擎的它們將會對加拿大、澳洲、巴西等以資源為主的國加造成漣漪效應。


 


石油成本不可同日而語


三位數的高油價將會阻擾中國和印度經濟成長跟上過去西方的腳步,因為他們的野心面對了一個無法迴避的障礙,也就是石油的取得跟過去並不相同了,最重要的是,石油成本不同於過去。傳統的石油產量過去 5 年來並沒有增加,而這還是在高油價給予的探勘誘因下,國際能源機構表示,傳統的原油生產已經達到頂峰,未來數十年只會穩定下滑。Rubin 指出,這不代表已經沒有石油儲量了,新的石油還是會在新地方被發現,深海、頁岩等,但是開採成本極高,而傳統石油產量下滑即代表我們未來的經濟成長需要靠這些高成本石油推動。且既使發現新油礦,對經濟更重要的是取得這些石油供給的成本。全球能源業只單單找到新油礦是不夠的,油價要能讓人負擔得起。三位數的油價有利可圖因此石油公司願意開始更昂貴的油礦,但是這樣高的油價卻會讓我們的經濟陷入衰退之中。能源產業的任務不是簡單找到油就好,而是要找到我們也能夠負擔的石油,而這也是能源業失敗的地方。我們每挖出一桶新的油成本都比過去還要高,能源或許就在原地等我們去發現,但是我們的經濟卻已經告訴我們那成本不是我們負擔得起的。


今時今日,全球每日大約用掉 9000 萬桶石油,若經濟再不成長,石油需求量或許還會再降,未來需求量或許會持續低迷,那些未開採的石油或許會繼續好好地待在原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lddan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