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準備一個類似小電鑽的打磨機和一個圓盤拋光機(國產的共800元左右)。 2、準備相應的一套金鋼砂鑽頭(作修飾玉件用,很便宜)。
3、準備相應的一套氈磨頭和橡膠磨頭及拋光膏(也很便宜)。
4、準備相應的一套圓砂紙和圓布輪(更便宜)。
5、準備一套金剛砂什錦銼(也不貴)
6、準備一些600#---1200#的拋光砂紙,作為手工拋光用。(因為消耗多,所以耗資)
工序是:先用電動工具安上金鋼砂鑽頭修飾玉件,再用金剛砂什錦銼細緻修好。用圓砂紙(由粗砂細砂)進行大面積修磨。用圓布輪抹上拋光膏進行大面積拋光。用氈磨頭抹上拋光膏進行細部拋光。亦可用橡膠磨頭直接拋光。最後可用1200號砂紙進行手工拋。
至於亮光和亞光怎樣形成的?
我的體會是:這與玉件初磨的細緻程度、拋光材料的粗細、拋光的速度、拋光的力度有關,當然也與玉質有關了。這在實踐中很容易摸索出經驗。
總之,不用1000元,你就會擁有一個小型的家庭玉器加工廠,可以進行簡單的玉件修飾與拋光了:)
如果你願意再投點資的話,也可買一個的儀器(300元至500元),它是一種小型的首飾玉器滾桶拋光機。不過除買金剛砂外,還需買一些其它研磨拋光材料,如:單晶剛玉、碳化硼、氧化鉻、二氧化矽拋光粉等。雖貴些,但可反復用。這樣可解決耗時問題,但不如手工拋光有情趣:)
拋光工序步驟:磨細 罩亮 洗 過蠟 擦拭
玉器拋光分硬亮和膠亮兩種。硬亮的光亮度高,發強閃光;膠亮的光亮度低,發弱閃光。從工藝上看,膠亮比硬亮少一道工序,是製作仿古玉器時才採用。
經過拋光處理的玉器表面,為什麼會有這種神氣的變化?有人認為拋光本身並沒有什麼魔力,只不過是拋光劑將玉石表面的擦痕減少到肉眼看不到的程度,這樣就增加了玉器表面對光線的反射能力,由此形成了光潔塋潤的玉器表面。至於表面的亮度主要受兩個因素的影響:一是玉料的材質,二是玉料的結構,雖然大多數玉料都是晶體結構,但晶體的細微性和分佈狀況不同,呈纖維狀的玉料易於拋光,呈粒狀纖維的玉料不容易拋光。單晶體礦物易拋光,
多晶體的玉料不易拋光。表面是否平整細膩,這也是玉器表面能有光澤的先決條件。但也有人認為拋光面的形成主要是由於拋光時產生了熔融現象的結果。這個道理可以從奶油被熱刀切過的表面中看出。雖然目前關於拋光的秘密尚未有定論,但拋光終歸可以使玉石表面產生神氣的裝飾效果,確實是無可懷疑事實。以上兩種解釋雖然不能夠單獨的解釋拋光工藝的實質,但有不少人為了提高拋光工藝品質,從這兩個方面著手改進工藝,均取得了滿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