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論是題材的本身,還是題材的表現上,這枚幣都堪稱精品;無論是發行的時機,還是在後市的作為上,這枚幣都值得稱道;如果說要選取一枚“老精稀”幣作為中國金色文化中的代表之作,那麼這枚發行在1981年的中國出土文物第一組金幣中的1/2盎司青銅犀尊幣可以說當然不讓的一枚。
首先,說到它的“老”,其中還有兩層的含義。其一,當然是在市場規律來說,這枚幣發行的年份為1981年,也就是中國金幣發行的第二年,至今已經31年了。這樣的年份,在中國金銀幣上,是不折不扣的經典老幣。其二,它選用的犀尊題材,是出自中國戰國時期的青銅器皿,而犀牛這種曾經廣泛分佈在中國大地上的物種如今也早已絕跡。所以,這枚幣在更深一層的含義來說,也是對中國文化中一種紀念,反過來這也增加了這枚幣題材的延展性。
其次,說到它的“精”。這枚金幣題材刻畫細緻入微,就算是在幣面文字上也下足。在對犀尊的手法上,充分體現出了錯金銀鑄造手法的精妙,又不失金幣的文化精髓。除了其題材的表現上,它在市場上的表現也非常精明。自1981年發行後,其後續幣種一直沒有出現,直到9年後的1990年才發行銀幣。這樣的發行也許中間存在一定乾坤,不過也正是這樣,既締造了這枚金幣的獨特性,又保持了它的市場延續性。
最後,說到它的“稀”。這枚金幣的發行量為1000枚,這樣的數量在十年後的今天可以說是非常罕有的了。在不少的拍賣會上,這枚金幣估價在5萬元左右,而四枚成套的出土文物青銅器第一組金幣則達到了20萬的高價。這枚幣發行量稀少應該是主要的原因。另一方面,從這枚幣30年的市場軌跡來看,它行跡穩定,在多次的市場波折中屹立不倒,可以說是久經市場考驗,給所有的文化性幣種開闖出了一條精彩的市場之道
總之,在市場分析來看,這枚青銅犀尊金幣基礎穩固,後勁十足,為中小級別金幣中的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