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時候經常聽奶奶提起我那位從沒謀面的大伯,慢慢地我也知道了大伯的一些故事。大伯于1949年隨國民黨軍隊敗走臺灣,這一別就是幾十年。奶奶的青絲等成了銀髮,爺爺也在無限的思念中故去,家人都認為奶奶這輩子是見不到大伯了。沒想到奶奶的一次善舉,竟讓她見到了日思夜想的兒子! 沒想到山木沉吟片刻,堅定地說一定想辦法讓奶奶見到大伯。當時山木的兄弟在臺灣做生意,山木托他去尋找大伯,沒想到才幾天功夫就有了回信:大伯找到了。原來大伯在臺灣還是個比較有名的學者,山木詳細地跟奶奶說了大伯的情況,奶奶邊聽邊哭,嘴裡喃喃地說著:好,活著就好!大伯還托山木的兄弟給奶奶捎來了照片和信,奶奶激動得連睡覺也拿著大伯的照片,思念大伯之情也與日俱增,這一切都被山木看在眼裡。那時兩岸還未能實現三通,兩岸的人相互見面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1945年,日軍戰俘在沿膠濟鐵路回國。當膠濟鐵路沿線的老百姓聽說有戰俘列車要從這裡經過,紛紛聚集在鐵路上,高喊“血債血償,給親人們報仇”的口號。當時,奶奶也去了,和奶奶一起去的劉奶奶趁一個八路軍小戰士沒注意,一把抱走了日本人的一個孩子撒腿就跑。那對日本夫婦霎時呆在那裡,幾個戰士趕緊追了上去。劉奶奶的孫子在日軍掃蕩的時候被殺害了,精神上受了極大刺激。奶奶擔心劉奶奶做傻事,於是也追了過去,趕在劉奶奶欲抱孩子一起跳下懸崖之前,死命地拖住她,並把她懷中的孩子搶了回來!
當奶奶把孩子抱還給那對日本夫婦的時候,日本夫婦跪在地上一個勁地磕頭……後來,深明大義的群眾們還是給護送日本戰俘的隊伍讓開了一條道。因為這件事,劉奶奶自此後一直不和奶奶說話,也因為這件事,那個被救起的日本人山木幫奶奶實現了團圓夢。
話說時間到了1983年,愛好收藏的父親收藏了兩枚熊貓銀幣和兩枚熊貓銅幣。奶奶看到了也特別喜歡,她說,大伯那會兒在四川當國民黨兵的時候,寫信回來說看到了大熊貓,歡喜得不得了。如今自己也終於見到了大熊貓,那圓圓滾滾的形象,簡直太可愛了!父親見奶奶喜歡,就把這幾枚熊貓幣一股腦都送給了奶奶。這以後,奶奶時常把它拿出來端詳一番,那只憨態可掬的熊貓悠閒地在竹林中前行的姿態,讓在一旁怯生生偷看的我,也在腦海裡打下了深深的烙印。自那時起,我對熊貓幣的喜愛悄然而生!
在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我和奶奶欣賞完熊貓幣,正在細心地擦拭著。這時,鄉里的領導領著一位中年人來到了我家,那人進門後看到奶奶,先是一愣,緊接著便來了一個九十度的鞠躬,嘴裡還嘰裡咕嚕地說著我們聽不懂的話。通過旁邊的翻譯我們才得知,原來這就是奶奶當年救下的那個日本孩子。如今在青島做生意,遵照父母的囑託,特意尋訪奶奶來表示感謝!奶奶也很吃驚,沒想到還能再見到這個孩子。此後,山木隔三岔五地會帶著一些東西來看望奶奶。在交談中,我們知道了他也很喜歡收藏,所以和父親很聊得來。有一次,奶奶無意中提起了遠在臺灣的大伯。
後來,山木想辦法讓奶奶和大伯在日本見面。他經過周密的安排,把奶奶、父親和我帶到了日本。因大伯在臺灣小有名氣,到日本見奶奶也頗費了一番周折。見面那天,奶奶緊張地拉著父親的手。看到大伯的時候,奶奶好幾次差點暈過去,一直抱著大伯哭,大伯跪在奶奶面前許久沒有起來。見面的時間只有短短的兩天,大伯和奶奶好像有說不完的話,一家人在山木家包了餃子,吃了個高高興興的團圓飯。臨別前,奶奶把珍藏的兩枚熊貓幣送給了大伯,大伯感慨地說,沒想到這輩子還能再見到大熊貓。奶奶意味深長的說:“給你這個一來是你喜歡熊貓,二來這熊貓幣上有北京天壇,走到哪裡都別忘了根在哪裡,別忘了自己是中國人。”大伯緊緊地攥著熊貓幣,久久沒有鬆開。
我們回家後,奶奶對山木十分感激,把另外兩枚熊貓幣給了山木。山木愛不釋手,他驚訝地說,世界上居然有這麼可愛的動物,幣上的熊貓也活靈活現地好象要走出來。
以後的每一年,奶奶都會讓父親想法子購買到當年發行的三枚熊貓幣,自己一枚,一枚送給山木,一枚留給大伯。1987年,兩岸有了溝通的橋樑,大伯也在第一時間回到了家鄉。看著奶奶給他準備的熊貓幣,大伯視若珍寶。大伯雖然離家幾十年,依然鄉音未改。他這次在家裡住了好久,每日為奶奶做飯梳頭,奶奶看著一家團圓,高興得合不攏嘴。後來,大伯在臺灣寫信跟奶奶說,臺灣代表團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提議向臺灣同胞贈送大熊貓。奶奶那高興勁就別提了,雖然一輩子還沒見過真正的大熊貓,可與熊貓幣的情緣,早已讓奶奶對大熊貓情深意切了!後來,幾次贈送大熊貓的活動都被臺灣當局拒絕,大伯和奶奶也心灰意冷了。
大伯再次回到家鄉後,帶著奶奶去了熊貓幣上的天壇,又去四川看了大熊貓。奶奶回來後,興致勃勃地跟我們講了好幾天,說跟熊貓幣上的一個樣。這次,大伯回臺灣不久,奶奶就去世了,只給大伯留下最後一套熊貓幣。大伯難過的幾天沒吃飯,一個勁地埋怨自己沒能在家鄉定居。我們知道大伯很想回來,只是當時他在臺灣還有很多的牽掛。
2006年,國家林業局宣佈兩隻贈台大熊貓遴選結果出爐,大伯還給大熊貓起了好多名字給我們寄來,其中,就有“團團”、“圓圓”這個名字。結果,大熊貓還是未能順利到達臺灣。大伯遺憾地說,在臺灣有很多人都把熊貓幣視作傳家之寶,教育後代:只有我們的祖國才有珍貴的大熊貓,才有這麼珍貴的熊貓幣啊!為什麼就不能讓大熊貓來臺灣呢!2008年,大熊貓“團團”和“圓圓”終於在臺北市立木柵動物園安家落戶,可惜的是大伯沒有看到這一幕!
如今,大伯家的哥哥也對熊貓幣十分鍾情,一到發行的時候就會買一套,我也一直每年買一套珍藏著。這二十多年來,熊貓幣像一條永恆的紐帶,連接著我們一家人,無論是在臺灣還是在青島,親情永不變,真愛世世傳!
(作者:孫瑜三,此文於2012年榮獲“我與中國熊貓幣”主題徵文活動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