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小米們飽受智能家居專利困擾,「風口上的豬」面臨集體陣亡

2014年,谷歌重金32億美金,收購NEST,一家智能家居公司,主要產品是一個溫控器,引發行業震動。毫無疑問,不管你是否認同,2015年智能家居的概念也開始在國內興起,並且如星火燎原一般在行業躥紅,互聯網業界對之嗤之以鼻,認為概念大於實際;而房地產界則奉為上賓,似乎是為了延續「互聯網思維」,不弄個TED演講,再造一個「科技樣板間」,就沒辦法賣房子一般。


一將功成萬骨枯,鎂光燈追逐下的光鮮亮麗背後,應該如何看待這個並不新鮮的行業與產業結合?

智能家居成為風口上的豬,然後就被營銷泡沫化了

千禧年之前的最後一年,科學家們還在擔憂千年蟲可能對世界帶來的危害,當年的80后們剛剛開始互聯網的啟蒙教育,門戶網站還在擔憂如何賺錢,電商網站的投資風潮來臨,絲毫沒有感受到乍暖還寒的2000年互聯網泡沫所帶來的結局。

位於房地產和互聯網兩大風口的智能家居,也正面臨這樣的怪現象:智能家居的概念提出來很久,智能控制設備早在高端住宅用的就很多,比如安防、照明、自動門窗、溫度調節等。由於並未高度普及,智能家居設備一度成為「高端」、「高價」的代名詞,直到「萬物互聯」的概念到來,互聯網給這個行業帶來了強心針。

首先是很多互聯網公司宣布進軍智能家居領域,小米、騰訊、360、樂視等均宣布智能家居項目啟動,萬科、銀城、仁恆、正榮、金地、華遠、華潤、方興等開發企業也都大張旗鼓宣布了智能家居項目應用到項目的信息。

中國智能家居的奇怪現象

首先是,傳統的智能家居公司缺席了這場大戲,而宣布合作的互聯網公司並未推出自己的智能家居系統,僅僅推出了類似空氣凈化器、音箱、空氣監測器、智能插座等零星產品,這顯得單薄。開發商們合作的項目樣板間也都極少能看到實物照片,能看到實物照片的不少設備,還是其他智能家居公司的產品。

似乎開發商選擇合作的側重點並不在乎智能家居系統深度植入,不管是演講秀、發佈會、論壇等,更像是營銷手法,而合作的樓盤大多偏遠,或者在當地口碑不佳,而互聯網公司則與開發商完成了雙贏:媒體的連篇累牘報道,藉助一些地產名人,業界的關注自然不少。

當下的互聯網智能家居領域,很有當年泡沫來臨的勢頭,概念包裝都很好,但產品呢?

技術標準較多,智能家居神功非一日而成

互聯網公司提出的智能家居系統,幾乎都是一夜之間,但在實際過程中,我們要清晰的認識到:這個領域存在很多年,包含美國在內的發達國家仍舊在做嘗試。

目前智能家居所能用到的技術主要有:Z-Wave、ZigBee、AllSeen、homekit、wifi,其中,homekit是蘋果公司剛提出的技術,還在試驗階段,市場有少量兼容產品,藍牙和NFC則屬於Allseen範疇,但是都距離較短,wifi產品則比較常見,但是也是最容易被黑客破解,安全性較差,Z-Wave則只為智能家居而定義,它使用的是868/915MHz, 是非開放頻段,但是實際應用來看帶寬僅有9.6K,支持的節點也較少,實際應用不超過200個節點,目前可靠的技術,並且已經形成規範的協議當中,ZigBee無疑是個不錯的選擇,在國家電網、醫療等領域已經應用多年,最關鍵支持的節點較多,理論節點支持65536個,哪怕是一個小區的智能互聯也成為可能。

從技術分類上來看,Z-Wave、ZigBee、wifi 是無線技術,而AllSeen、homekit 這些是平台型的協議,他們並沒有規定死底層是一定要使用哪種無線技術。已經公開的信息顯示,360選擇自己建設開放平台,而小米公司的智能家居設備採用的就是ZigBee,ZigBee的好處顯而易見:安全,世界上尚未有黑客破解案例,另外穩定、低功耗,一節電池可以用數年!

那麼問題來了,眾多互聯網公司在此之前幾乎都是軟件開發為主的公司,小米也僅要依靠硬件工廠代工,沒有多年的技術研發基礎,而智能家居的系統雖然在未來有眾多與互聯網融合的應用,比如大數據、雲服務,藉此引發「萬物互聯」時代到來,沒有核心的規範性技術研發基礎,互聯網公司想靠與開發商的概念來發展,有點頭重腳輕!

智能家居專利之爭,互聯網公司永遠的痛

近期,小米公司就深受專利的困擾,由於專利尚未獲得批准就被公關部門拿來大肆宣傳,被工商部門重罰,一時間被傳為笑談,從智能家居的角度,互聯網公司申請的專利分兩大類:一類是基於產品的發明專利,還有一類是新型實用專利,相比產品發明專利,新型實用專利一般通過代辦公司,數千元就能提交申請,通過率也比較高,所以知道其中貓膩的互聯網公司就鑽了這個空子,動輒數百上千的專利數量,更多的是後者,而非產品專利。

根據媒體報道,從國家知識產權局(SIPO)數據顯示,截止到2015年5月28日,在智能家居操作系統領域,全球申請人共提交了896件專利申請,其中,中國申請人共提交了122件。經過進一步分析發現,谷歌共提交了28件專利申請;蘋果共提交了46件專利申請。

值得注意的是在國內,有些著名的智能家居企業專利數量甚至還未實現零的突破。專利有多重要?如果沒有專利,蘋果公司恐怕永遠蝸居在車庫,不能成為現在這家偉大的科技公司。而三星、蘋果、谷歌等國際公司之間的專利之爭,經常上演訴訟和商業大戰。

由此可見,當下的互聯網公司,在核心技術端並未形成自己的優勢,更多的還是長袖善舞於營銷和包裝,沒有技術專利支撐,靠零星的智能家居產品,顯然不能完成對概念當中的智能家居的布局。

值得關注的是,國內的智能家居領域反而是傳統技術公司給予了驚喜:從國家知識產局的數據顯示,122件國內申請人的專利中,一家名為物聯傳感的中國公司獲得了41項技術專利,另外200多件實用新型專利,這個數字超越了所有互聯網公司在智能家居領域專利之和。從物聯傳感公司官網查詢到的信息顯示:這家公司也是國際ZigBee聯盟的董事成員,這個殊榮全球僅有12席,包括飛利浦、德州儀器、施耐德等大家耳熟能詳的跨國世界500強公司,在國內包括華為、小米等公司,都僅僅是這個聯盟的成員單位。

這也就意味着,在智能家居領域,國內竟然有一家企業正在參與主流技術規範的制定,並且有較高的話語權。

概念回歸實際,房地產與智能家居的路在何方?

從功能上來看,基礎智能家居系統包括家庭燈光控制、電動窗帘、音樂系統、語音提示、安防報警、手機遠程控制、家電控制、可視對講、視頻切換等等,這些功能其實多年前已經實現,甚至還能做到更多,比如車庫車位鎖定、園林澆灌等等,總結下來,產品線齊全,能一站式提供全面的智能家居解決方案;擁有智能家居的多個高價值專利技術。

智能家居樣板間絕對不是引進幾個路由器、電燈泡就能萬事大吉的:從硬件上來看,智能家居所涉及的硬件還包含很多感應器、控制開關,結合不同的場景設置所需要的感應器和控制器,在各個節點之間實現關聯。顯然,路由器、電燈泡並不能滿足這個級別需求。

互聯網帶給智能家居的有大數據、雲計算等概念,對於房地產的物業後市場的功能,也會發生有趣的變化,衍伸出針對互聯網服務的專屬商業模式也有包括本地化O2O等商業模式,這個模型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所以對於開發企業而言,如果是做長久打算,後期的投入和運營才是核心,硬件的支持,把房子賣掉才是第一步。

但現在,眾多的開發商的選擇還是盲從於營銷,而鑽營於短時間的利益,面對未來的布局還顯得不夠,實際上互聯網與智能家居的結合帶來的化學反應,並不僅僅是房地產項目的去化,長遠來看,對於資本價值的提升幫助更大。

回歸到本源,對於房地產而言,產品是決定公司未來的核心,同理,在智能家居的布局也是一樣,互聯網泡沫隨時可能破滅,是時候重新考慮一下自己的智能家居策略了!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olddanny 的頭像
    olddanny

    爍石流金_痞客邦分站

    olddan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