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論》日銀超級量寬政策的大膽豪賭
來源:聯合報系/udndata.com 2013-04-08
【社論】
日本銀行(央行)4日宣布採取積極寬鬆貨幣政策,將透過擴大收購國債及風險資產,讓基礎貨幣從2012年底138兆日圓倍增至2014年底270兆日圓,期望儘快達成2%通膨目標。這項較預料中更為激進的貨幣政策,是上月21日甫就任日銀總裁的黑田東彥所作大膽嘗試,能否達到終結日本長達15年通縮的目標,不僅關乎「安倍經濟學」的成敗,而且對全球金融及經濟將產生廣泛深遠影響。
日本經濟自1990年代以後,因為日圓大幅升值及金融泡沫崩潰,致陷入長期通縮困境,即使日銀一直採行寬鬆貨幣政策,讓利率趨近於零,亦難扭轉通縮問題。尤其自2008年以來,美國聯準會(Fed)及歐洲央行(ECB)為因應金融海嘯及歐債危機的衝擊,採行大規模量化寬鬆政策,熱錢湧入亞洲,導致日圓對美元、歐元大幅升值,讓原已低迷不振的日本經濟更受打擊。
然物極必反,日本在承受日圓不斷升值及長期通縮之苦後,向來極度忍耐的大和民族也無可再忍。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即道出日本人的心聲,他認為日圓升值及長期通縮已從根本上動搖「努力的人能夠得到回報」的社會信賴基礎,因而力主實施大膽的貨幣政策,讓日圓貶值,並配合財政刺激及結構改革的成長策略,以促使日本經濟重生。此一新政被稱為「安倍經濟學」。
去年底安倍就任首相迄今,先向穩健派的前日本央行總裁白川方明施壓,將通膨目標設定在2%,並宣布自2014年起日銀將啟動無限期、每月13兆日圓資產收購計畫。上月下旬更以激進派的黑田取代白川出任日銀總裁,旋即推出較無限期寬鬆更大膽的寬鬆貨幣政策,一舉將「安倍經濟學」精神發揮到極致。
黑田主導下的日銀貨幣新政野心勃勃,試圖在兩年內將日本國債和上市交易基金等風險性資產持有量增加一倍,所持日本國債的平均到期年限延長一倍,並在2014年底前將基礎貨幣提高一倍,其目的很明顯是想藉由壓低長期利率及刺激股市和不動產以升高通膨預期,並加速日圓貶值。此一激進貨幣政策幾乎是要將美國過去五年四波量化寬鬆政策目標縮短在兩年內達成,可說是「超級版」的量寬政策。
在預期心理作用下,「安倍經濟學」的效應正逐漸擴散,安倍執政滿百日,日圓兌美元匯率從約77日圓貶至96日圓,貶幅近20%;日本股市漲幅逾二成三,如回溯自去年11月以來漲幅近五成。雖然,日圓貶值迄今對改善日本貿易赤字尚無明顯作用,通縮現象也未見好轉,但日本企業界受到激勵,對經濟前景趨於樂觀,安倍政權聲望亦水漲船高,被視為日本經濟救星。
儘管如此,黑田激進貨幣政策對日本經濟顯然是場大膽豪賭。包括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及史提格里茲等看好者認為,日本將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及結構性政策結合,較美國單純實施量寬政策更具效果,可改善日本經濟沉痾。
但是,更多經濟專家認為,日本通縮是長期結構性問題,日銀要在兩年達到2%通膨目標完全不切實際。再者,日本國債餘額占國內生產毛額(GDP)的237%,債務負擔比希臘等國家更為嚴重,推高通膨率將使持有大量國債的日本國內銀行蒙受巨額資本損失,甚至可能引發信用危機。還有投資專家索羅斯等警告,如一味刺激通膨並任由日圓貶值,將造成日本資金外逃,讓日圓如雪崩般下跌,後果極為嚴重。
總體來看,日本經濟早已百病叢生,以激進量寬政策作為賭注,縱能產生短期效果,但卻更為加深日本長期債務及總體失衡的根本問題。對國際社會尤其亞洲各國而言,日圓劇貶是以鄰為壑,和美國量寬政策如出一轍,如果引發新一輪的貨幣戰,誰是最後贏家,尚在未定之天。
留言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