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壽山石的保養是壽山石收藏的一個重要課題。雖然壽山石天生麗質,在自然狀態下,石形不易變,石色不輕改,但是,從陰暗的地底深處到暴露于陽光燦爛的世界,要保其天生麗質永駐人間,依然要涉及養石和護石這個話題。 壽山石屬葉臘石,質地滋潤,富有光澤,硬度較低。一些品種在開採時,因爆炸震動,結構遭受破壞,多裂紋、裂格,如果不善加養護,日久天長就會枯燥易損,因此,自古以來就有以油養石之風。 壽山石的養護雖然簡單方便,易於操作,但也不是沒有忌諱,因而不可隨意處置,同時不同的石種有其不同的特性,所以養護也要因石而異。


       首先,保持潤澤,切忌高溫 壽山石最忌乾燥、高溫,養護的關鍵要注意保持潤澤。不論原石還是雕品,都應該避免陽光曝曬和高溫環境。新采的礦石不可長期放在山野或室外,要及時藏在地窖裏或陰濕之處,時常灑些冷水以保潤澤。


       其次,開料水磨,謹防燥裂 以水鋸、濕磨為上,如須在砂輪上打磨,則應預備清水一盆,待石料磨擦發熱時,及時用冷水降溫。


       第三,原坯石料,木盒裝放 經過去皮、除汙、清雜質,製成原坯後,應分出品種、檔次和塊度,置放在木質盤盒之中。塊度大且石質粗者,只需將木盒放在陰濕處保存即可。如屬高檔石料,塊度小者,最好浸入盛滿植物油的瓷盆裏。如果塊度較大,為節省油料,也可將石坯沾油後用透明紙包裹好,放在陰濕處。


      第四,雕刻成品,除塵保潔 經過雕刻加工的壽山石雕成品,適宜陳列室內。石表被灰塵、汙物沾染時,只要用細軟的綢布輕輕擦抹、即可恢復光彩。壽山石硬度低,約在摩氏二至二點五度之間,切忌用金屬片或其他硬物修刮。   


      第五,印章擺件,適宜摩玩 壽山石印章和小擺件,最好經常用手摩挲撫玩,使石面附著一層極薄的手油,這樣,久而久之,石質便會古意盎然。平時放置錦盒之中,也最好薄擦白茶油或橄欖油,讓石表吸透油質,變得更加潔淨瑩澈。


      第六,打蠟油養,因石而異 打蠟、油養是壽山石養護的一個重要手段,但是並非所有的壽山石都可以不假思索地油養。不同品種的壽山石,保養方法是不盡相同的。 田坑石,溫潤可愛,石性穩定,無需過多抹油。時常摩挲把玩,既能養石,又可養性。 水坑石,質堅通靈,以色清為貴,只要經過認真打磨揩光,不受硬物碰擊,即可保持晶瑩,不必時常擦油。 山坑石中的高山石,質細而通靈,石色豐富,鮮豔多彩,但是石質稍松,每遇炎夏酷暑或秋冬氣燥,表面容易變得枯燥,甚至出現裂紋,色彩也變得黝暗無光,所以人們從給它起了個很恰當的外號,叫財主石。使用這類財主石刻制的雕刻品,保養方法頗講究,一般以油養為上。其方法是:先用軟刷清除石表灰塵,如果油污很厚,難於清除,可先用溫堿水沖洗,直到完全乾淨。待乾燥後,再用脫脂棉花團包裹細綢布,蘸少許白茶油塗擦各個部位,即能使石質復發光彩。上油後的石雕品要陳設於玻璃櫃中,或加玻璃外罩,減少灰塵沾染,同時還要注意避免陽光直射或長時間強烈的燈光照射,以防石質變燥。此外,為了保持其潤澤,還需在附近放幾杯水讓水蒸發,增加周圍空氣的濕度。 有些石種不宜採用油養法,如芙蓉石潔白細嫩,沾油則漸灰暗,失去光彩,所以,切忌與任何油質接觸。平日撫玩,也應保持手掌乾淨無油污。如果放在潔淨的臉龐或鼻翼兩側輕擦,讓微量的脂肪油保養,最為適宜。壽山石中的老嶺石、柳坪石等不通透的粗質石,刻製成雕品後,外表最好進行一次上蠟揩光技術處理。經過打蠟後的壽山石,石性穩定,無需再進行油養,但珍貴的壽山石切忌隨意加熱和打蠟,不然有失石性


       第七,精選油料,切忌隨意 提到壽山石的油養,很多人往往不重視保養油料的選擇,任意提取油脂進行擦抹,有時甚至用豬油、牛油等不動物油,或含有化學揮發劑的香油、護髮油等,這些油料不但不能起到保養石質的作用,長期使用反而會使石質遭受破壞。 保養壽山石最理想的油料是陳年白茶油。茶油經過一年以上時間的沉澱,其上層白色透明部分,清洌不膩,是壽山石保養的理想油料。其次是花生油、芝麻油,但這兩植物油色濁性浮,容易使石色泛黃而無光。 壽山石的鑒別和保養都需要充分瞭解不同品種的壽山石具有怎樣獨特的石質和石性,只有認識、瞭解、洞悉每種壽山石的獨特性,才能在鑒別時做到慧眼識真石,在養護時做到永駐石真。 以壽山石作為原石 (自然石),已經溫潤華麗無比,經過雕刻師的磨礪雕琢后,更成為巧奪天工,鬼斧神工的藝術品。像壽山石這樣靈純,剔透,晶瑩的石礦,實屬罕見。不愧為中國傳統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

  經過雕刻加工成品的壽山石雕適宜室內陳列,如石表灰塵,污物污染,只要用軟直綢布輕輕擦抹,即可恢復光彩,切忌用金屬或其他硬物修刮,以免破壞明亮光滑的表層,壽山石印章與小掛件,最好時常摩娑把玩,久而久之,石質則更有靈性,古意盎然,對收藏的藝石,最好放置於盒中,薄抹白茶油,石表吸透油質,不讓干燥,以養其性,反復如此,石質更加溫潤瑩澈。






 


 大體來說,壽山石宜用油養,但不是每個石種都適宜,比如芙蓉石潔白細嫩,久沾油漬則變灰暗,失去光彩,人們常說芙蓉石麗質天生,何需塗脂抹粉,喬裝打扮,淨手撫玩,即有梁園雪與貴妃膚之美感,所以要根據不同的石質而區別保養的方法。






 


 田坑石石性穩定,溫潤可愛,無需過多抹油,只要時常摩娑把玩。






  


水坑石冰心潔淨,精細磨光後,把玩在手晶瑩通透,也不必油養。

  山坑石中的高山石,細質而通靈,石色豐富,鮮艷多彩,但質地較鬆,表面容易枯燥,甚至出現裂紋,如果時常上油保養,則流光溢彩,容光煥發。




 


 高山石抹油後宜陳列于玻璃櫃中,以免灰塵沾染,如櫃中有聚光燈,應在其中放置小杯的水,以保持濕度,防止高溫乾裂石頭。




  


白色的太極石上油久了會變成肉色質地,顯得更加成熟,謂之 " 火氣盡退 "







  都成坑石與旗降石因堅實穩定,不必油養,多以上蠟保護。






  


壽山石中普通的石料,如柳坪石,老嶺石,焓紅石,峨嵋石等,石質不透明,磨光後進行加熱打臘處理,不用上油,如沾灰塵,不宜水洗,用軟布擦抹,越擦越亮。







  進行油養之前,應先用軟細的絨布,輕輕消除石雕表面的灰塵,千萬不可用硬物刮除,否則易傷及石材表面,接著再以白茶油或嬰兒油,均勻塗在石雕的各部位,即可使雕件益增光潤。






  


值得注意的是,油養時採用白茶油是最理想的,其次嬰兒油。花生油、沙拉油,芝麻油皆會使石色泛黃,所以不宜採用。此外,動物性油脂與化學合成油脂也不適用於壽山石的油養,不但不能產生養石的功效,長期使用還可能嚴重破壞石質,所以請務必謹慎。

 形成

壽山石屬火山熱液交代(充填)型葉臘石礦床,根據地質研究,距今1.4億萬年的侏羅紀,由於火山噴發,形成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其後酸性氣、熱液活動,在火山噴發的間隙或噴發結束之後,伴有大量的交代分解圍岩中的長石類礦物,將鉀 、鈉、鈣、鎂等物質淋失,而留下來的較穩定的鋰、矽 等元素,在相當的物理條件下,重新結晶成石礦或由岩石中溶脫出來的鋰、矽質溶膠體,沿著周圍岩石的裂隙沉澱晶化而成






分布

壽山石礦分布于福建省福州市北郊壽山村周圍群巒、溪野之間,西自旗山,東至連江縣隔界,北起墩洋,南達月洋,約有十几公里方圓。






石礦

壽山石的礦物成份以葉腊石為主,其次葉石英,水鋁石和高岭石,少量黃鐵礦。

山石雕是以福建壽山出產的葉蠟石為原料,經過精心雕刻而成的工藝品。壽山石雕造型有著人物、花果、動物、山水風景、印章,為福建工藝品三寶(脫胎漆器、壽山石雕、軟木畫)之一。






福建壽山石雕以其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風格而馳名中外。遠在一千五百年前的南北朝,我們的祖先就能用鉤戟利劍似的簡單線條在壽山石上刻畫殉葬雕刻品(如壽山石豬),這就為壽山石雕奠定了基礎。經歷幾代人的技術相傳,壽山石雕從石踴雕刻發展到了印章、印鈕、文具、動物、人物等多品種的創作,而且能根據石形、石質,因材施藝地進行設計。清代,壽山石雕湧現出不少名匠。



康熙、乾隆年間,楊玉璿、周尚均為閩中壽山石雕名手。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館的伏獅羅漢系由田黃石所刻,底部有陰文玉璿二字,人物神態逼真,作品刀法渾厚,真是運刀妙如鬼工。繼楊玉璿以後,周彬(字尚均)擅長印鈕雕刻,他所創作的印鈕素稱尚均鈕而聞名一時,其風格樸實,多為立獸,間刻寫意山水。






同治、光緒年間,又有福州西門鳳尾鄉的潘玉茂、東門後嶼鄉的林謙培及其弟子林元珠,他們在繼承了楊玉璿、周尚均的基礎上,進一步創新,形成了壽山石雕西門派(潘玉茂為代表),東門派(林謙培為代表)兩個藝術流派。近代著名傳人林清卿、林友清分別有西門清”“東門清之美稱。



 

清末以來,壽山石雕的藝術及其技法又有了長足的發展。即由簡練的技法發展成為精細的浮雕、高浮雕、鏤空雕、透雕和圓雕等;品種也逐漸增多,由殉葬品、佛教用品、印鈕發展到各種人物、山水、鳥獸、花卉、瓜果、器皿等。從而壽山石雕成為國內外鑒賞家、收藏家評賞的八閩瑰寶。

利用石料的天然色澤,雕刻出造型和色澤相適應的作品,是壽山石雕的主要藝術特色。壽山石雕界有種說法叫一相抵九工,這是壽山石雕重要的創作經驗之一。這就是說,藝人們必須細心查看石料的石質、石紋、石形和石色,據此選擇與之相適應的題材,並確定初步的造型,即因材施藝。這種思維有別於其他畫家、雕塑家的構思方法。可以說,壽山石雕藝術是特殊的藝術,是造型藝術、色彩藝術、刀法藝術、技法藝術的綜合反映。







壽山石作為原石(自然石),已經溫潤華麗無比,經過雕工的磨礪雕琢後,更成為巧奪天工,鬼斧神工的藝術品

 

  壽山石的品種



 

 

 




黃田石 產於壽山溪阪,顏色為黃者,都可稱為黃田石或田黃石。其特點是石皮多呈微透明,肌理玲瓏清澈,且有細密清晰的蘿蔔紋。其中黃金黃、桔皮黃為上佳,尤罕見;枇杷黃、桂花黃稍次;桐油黃是田黃石中的下品。田黃石中的田黃凍石,是一種極為通靈澄澈的靈石,色如鮮蛋黃,產於壽山中板,是罕見的稀世珍品,歷史上列為貢品。此外,還有一種銀裹金田黃,外表包裹白色石皮,肌理為純黃色,酷似蛋黃的熟雞蛋,也產於中阪,更為稀貴。 白田石 田石中的白色者,質地細膩如凝脂,微透明,其色有的純白,有的白中帶嫩黃或淡青。石皮如羊脂玉般溫潤,愈往裏層,色地愈淡,而蘿蔔紋、紅筋、格紋卻愈加明顯,似鮮血絲縷飄于白綾緞間。石品以通靈、紋細、少格者為佳,質地不遜於優質的田黃石。黃色石皮包裹白色肌理的金裹銀田石,是白田石中的一種,因黃白相間,無限柔美,為藝術雕琢增添了一番獨有的意境與情趣。 紅田石 田石中的色紅者。生成紅田石有兩種原因:一為天生麗質,自然生成原紅色;一為田石受熱,表層逐漸轉紅,但肌理卻仍保留著原紅色,稱為後天紅。前者,色如橘皮,紅中帶赭,故稱橘皮紅石,質細嫩凝潤,微透明,肌理隱含蘿蔔紋,是稀有的石種;後者,石農稱其為煨紅田石,極為少見,更兼經火受熱後,石質變燥易裂,少有珍品。 灰田石 田石中色呈淺灰或深灰者。石質通靈透明,肌理蘿蔔紋清晰可見,多有黑點摻雜其間,且泛赭黃色。


 


這方面貢獻較大的遠的有清朝的高兆和毛奇齡,近的有當今壽山石研究專家陳石和高天均,他們分別提出三坑分類法三系五類分類法礦物組合自然分類法 一、三坑分類法 即田坑石類、水坑石類、山坑石類三種。 二、三系五類分類法 即高山系、月洋系、旗山系三系及高山系田石類、高山系水坑類、高山系山坑類、月洋系石類、旗山系石類五類。 三、礦物自然組合分類法 (一)地開石型壽山石 (二)葉臘石地開石型壽山石 (三)葉臘石型壽山石




壽山石的特性壽山石概論

壽山的特性是它有別于其他石種的重要特徵。歸納起來,壽山石主要有六大特性。 一、光澤 葉臘石型的壽山石多具油脂光澤、蠟狀光澤。當其他礦物較多地摻雜其中時,則是土狀光澤。 二、硬度 硬度主要是根據各組成礦物的含量及特性而定。以葉蠟石為主時,其硬度、密度特點多接近于葉臘石礦物;以地開石為主時,則接近于地開石。葉臘石解理完全,薄片能彎曲,但無彈性,斷口參差不齊或呈片狀,具滑膩感。硬度為2.32--3.05,多數小於2.5。密度為2.71—2.84,以2.75—2.83居多。其內層結合較強,層間較弱,容易形成薄片。這就是為什麼壽山石柔而易攻的原因。地開石的硬度多在2.6左右,密度在2.5—2.7之間,以2.62居多。當壽山石含伊利較多時,密度可達2.9—3.1 三、顏色 研究表明,壽山石的顏色基調只有兩種,即黃色和灰色。它之所以呈現出燦若雲霞的繽紛異彩。這個原理就象調色板一樣,以紅黃藍為基色,可以調出變幻莫測的萬紫千紅。例如月尾綠,以黃綠色為主,月尾紫,以紫色為主,芙蓉石則有灰白、白色、黃色、綠色,色黃者,多質地純淨,具有油脂光澤或蠟狀光澤。 四、熱能性 壽山石是火山岩蝕變產物,具有較低膨脹係數,所以有熱穩定性。熱處理好後能保持強度。經過煆燒,更顯特別潔白和高光亮度,優質高嶺石的耐火度高達1800度。





五、放射性 放射性是指不穩定原子核自發放出射線現象。當放射值大於40伽瑪時,就需要進一步檢查是否對人體有害。科學工作者經過70多個鑽孔和大量槽探內系統放射性伽瑪檢測,發現壽山葉蠟石礦的放射值為25—30伽瑪,峨嵋葉臘石礦的放射值為20—30伽瑪,均低於40伽瑪,所以,壽山葉臘石的放射性人體不構成損害。 六、藥用性 壽山石因富含對人體有益的巨集量元素和微量元素,而在食品、化妝品和醫藥領域己得到開發利用,通過深加工後,可作為食用糖果粉料以及製作飲用茶壺、化妝品填料、陶瓷器原料及醫藥摻合劑等。 除此之外,壽山石還具有化學穩定性、物理絕緣性、吸水性、懸浮性和可塑性等。我們相信,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對壽山石的研究和應用也會進一步深入。





在地質學家揭開壽山石的成因之前,有許多美麗的傳說為壽山石的由來增添了無限神奇的色彩。

女媧補天是我國最恢宏、最奇麗也最感人的古代神話之一。相傳共工與顓頊爭帝,怒觸不周之山,天柱折,四維絕。女媧面對滅頂之災,毅然挺身而出,拯救人類於水火。她折鼇足撐四極,殺猛獸,治洪水,煉五色彩石為天補漏。傳說女媧補天是從昆侖西北一直補到東海之濱,到了壽山、芙蓉、九峰諸處時,見這裏峰巒疊嶂,無限秀美,於是揚手播福,將補天剩下的五色彩石撒落在壽山四周,這便是民間相傳的壽山石乃女媧補天遺石之由來。

有關壽山石的由來,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那就是鳳凰彩卵留人間。說的是遠古之初,天帝掌管人間,派遣鳳凰女神巡行世間,至壽山一帶時,鳳凰女神亦為壽山的山川美景所打動,戀戀不捨,流連忘返。回歸天庭之際,便將彩卵留在青山綠水之間。這彩鳳之卵,歷經千萬年,就變成了今天五彩繽紛的壽山石。





一、地理構造

距今135百萬—150百萬年前的晚侏羅紀時期,處於板邊緣地帶的淅、閩、廣東東部地區,由於受到來自東南方向另一板塊的擠壓、碰撞、俯衝,從而發生板塊斷裂。其交匯處下插的岩石板塊被地殼內部熾熱的岩漿熔融後,因內部壓力作用,沿著相反的方向,從斷裂處或上湧、或侵入、或噴發,從而形成閩東沿海北東向的火山——侵入岩漿地帶。在大規模火山噴發間歇期,形成了壽山一帶峨嵋火山噴發盆地。壽山——峨嵋火山噴發盆地是北東向分佈的眾多火山噴發盆地之一,面積大約200平方千米。

從目前所探明的壽山石礦藏分佈情況和所掌握的地質考古資料分析,壽山石脈是線狀和環狀斷裂聯合控制下形成的,它大約產生於中生代火山岩層中,經歷了漫長的地質作用後,一種表現為線形地理構造,另一種表現為環形地理構造。




二、形成機理

(一)內生成礦 所謂內生成礦,就是指地殼運動,如岩漿活動、火山噴發之後,形成於地下的礦脈。

(二)外生成礦 外生成礦是指隨著地殼運動,形成於地下礦脈暴露於地表,經過強烈的物理風化侵蝕作用後,岩石就崩裂為岩塊、岩屑,並在重力影響下沿著山坡滾動,在低凹處堆積,又經砂泥中的水分滋潤,再經歷水化學作用、氧化作用和一定距離的搬運,最終,原生有條礦石中的中堅分子能夠久經考驗得以保存,混雜沉積於地表。號稱石中之王的田黃石,就是最好的例證。





產於壽山村壽山溪兩旁水田底下砂層中的田黃石,無根而璞,無脈可尋,呈自然塊狀,無明顯棱角,屬沖積型砂礦。它是原生礦風化侵蝕後形成的坡石,又經水流搬運到河溪的某些地段沉積下來。因為長期受到含腐蝕酸等水分的浸泡,所以水化學作用十分明顯。水流的搬運磨蝕,又使田黃石棱角消磨殆盡,因此多呈渾圓狀。有皮的田黃石,其外皮多為風化含鐵的泥質物質所包裹,呈現黃色或灰黑色。化學風化作用使原生石中並不明顯的脈,以格、紋的形式凸現出來。這些格和紋,有的不是原生石所固有的,而是後來在風化的過程中,沿著裂隙次生形成的風化礦物。

壽山石中的田黃石是大自然神奇造化的尤物,是天地之精靈,可遇而不可求,所謂出清水芙蓉,天然去雕飾。世間萬物因為有其獨特生成的歷史與特性,所有才有其獨特的魅力和價值。

壽山位於福州市北郊,距城30餘千米,地理位置為東經119°10'39",北緯26°10'50",屬福建省中部的丘陵,海拔不及千米。山中有村,名為壽山村,村落四周青山疊翠、溪澗潺潺。被譽為女媧補天遺石鳳凰寶卵的壽山石,就散落在這個宛如世外桃源的山村周圍。




福州的壽山石礦藏資源蘊藏量究竟有多大,它分佈的地區究竟有多廣呢?

地質學家勘探結果表明,福州的壽山石主要分佈在福州北部與連江、羅源交界的金三角地帶,以壽山村為中心,北至党洋,南至月洋,東至連江,西至旗山,方圓不過二三十裏。從福州壽山石分佈圖可以測清楚地看出,該區域按壽山石出產地點名稱劃分,可分為兩大產區:一個是壽山產區,另一個是月洋產區。壽山產區是壽山石的主要產區,從地形上看是一個盆地,主要山峰有高山、旗山、老嶺、猴柴山、金獅公山。北面和東面海拔700米以上的,還有黃巢山、柳坪和金山頂等。東面是一條流動的玉帶——壽山溪。這裏的田間、水際、山頭、坑洞,縱橫交錯地分佈著壽山石礦藏,雖經千年開採,但依然產量豐富。



位於壽山村東南面8千米處的加良山,是月洋產區內唯一的壽山石產地。加良山海拔636米,山中也有一條溪,叫月洋溪,溪水在山麓匯積成一個月牙形的水塘,取名月洋塘,塘邊地村落就是月洋村。這裏因出產久負盛名的印石三寶(田黃、芙蓉、雞血)之一的芙蓉石而馳名中外。從明清到近代,因大量開採,資源逐漸枯竭。可喜的是,20世紀80年代,加良山南面新發現了豐富的露天峨嵋石礦,於是沉寂已久的加良山產區又響起了採石聲。





壽山石自為世人發現以來,從露天揀拾到深挖廣掘,直至大規模開採,歷經千年,資源日漸減少。歷史上關於壽山石的文字記載,最早始於南宋,經元明兩代,至清初達到高潮。清人查慎在《壽山石歌》中寫道:強蕃力取如輸攻......日役萬指千工。掘田田盡廢,鑿山山為空,崗火連三月烽,玉石俱碎汙其宮。生動記載了當時鎮守福州的靖南王耿精忠率兵對壽山進行掠奪性、破壞性開採的情景。




大規模開採和人為損毀的結果,使壽山石資源遭到嚴重破壞,儲量日益減少。尋找、勘探和發現新的壽山石礦藏資源,日益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近年來,在大批地質專家的不懈努力下,勘探新礦工作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一些優質新礦、新品種不斷湧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lddan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