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開闢緬甸新市場 高風險與大機會中 私募公司看法兩極


鉅亨網黃欣 綜合報導  2012-11-29


在新興亞洲的投資浪潮下,緬甸是仍一塊有待發展的地區。雖然有私募公司認為在緬甸投資可能面臨極大風險,但也有投資人士認為這裡是個黃金鄉。


2011 年初,統治緬甸近 20 年的軍政府領導人下台後,民主化的她終於對全球投資人張開雙臂,而已經有不少私募基金急著把大把資金挹注在此。他們認為,在醫療、房市等數十年來求資若渴的產業,有非常良好的發展機會。但也有不少投資集團如 KKR (KKR-US)、黑石 (Blackstone Group LP) (BX-US) 等,不願貿然入市。


緬甸在軍政府時期要向國外集資就已相當困難,現已實施民主改革一年多,但仍多所受限。外資的兩極看法,是緬甸相當重要的指標。過去 20 年來,因人權方面議題,西方國家對緬甸有不少限制,現在則已解除。


《華爾街日報》報導,有些企業如奇異電器 (General Electric) (GE-US)、百事可樂 (PepsiCo Inc.) (PEP-US),正考慮對緬甸進行投資,但有更多企業只想把貨物賣到那裡,而非設廠或置產。更糟的,是當地銀行沒有貸款體系,無法支撐大型企業的支出。


最近才在緬甸首都仰光成立的投資公司 Silk Road Finance 稱,已向私人投資人募集 2500 萬美元資金。在倫敦與香港均設辦事處、旗下管理 13 億美元資金的投資公司 Cube Capital,最近則投資了 2 筆價值逾 2000 萬美元的緬甸房地產交易。Cube Capital 還打算募集 2 億美元投入新興亞洲市場,其中緬甸的投資比重將占 1/4。其他如 Leopard CapitalBagan Capital 也都正募集準備投入緬甸的資金。


看法迥異的另一派投資人則擔憂,緬甸的政治與經濟風險仍高,資產價格也被炒作至不合理的水準。也有人認為,它市場的交易規模太小。


關於法律對外資投資人的保護方面仍有疑問,甚至如果投資獲利,基金該如何退場也是未知數。陽春的銀行體系,限制了投資人在當地市場兌現獲利的能力。


新加坡房產投資公司 Yishan Capital Partners 創辦人 John Van Oost 認為,目前在緬甸所有的投資都不會成功,因為土地價格已過度膨脹,也不確定當地哪家公司值得信賴。KKR 集團南亞地區主管 Ming Lu 則認為,雖然資金一窩蜂地湧入緬甸,但市場尚未準備好。


如果緬甸持續改革,當地和外國企業都認為她會成為亞洲成長最快速的經濟體。這也是 6000 萬緬甸人所期待,他們都希望能從近來的改變中看到益處。


不過風格較為投機的亞洲私募玩家已經從之前幾個市場剛開放時獲得不少經驗──特別是 1990 年代的越南──最先進入市場的投資人不見得能賺到錢,部分因為改革的速度並不如他們所期望。


緬甸也曾在 1990 年代短暫開放過,當時搶進的私募投資沒有摘下什麼甜美果實。不過仍有些大膽的投資者相信他們這次能與當地最可靠的企業結盟,鎖定最佳良機。


Leopard Capital 經理人 Kenneth Stevens 認為,只有最先進入市場的投資者方可奪得最好的交易機會及合作關係。Silk Road Finance 創辦人 Alisher Ali 則是在 4 月翁山蘇姬當選國會議員後相信緬甸已真正進入改革,毫不遲疑地從蒙古舉家搬至緬甸。9 月,Ali 已經從俄國與蒙古投資人處募得 2500 萬美元資金,預計將投資在媒體、電信、醫療等產業。雖然是有風險存在,但他認為,錯過這個機會就太可惜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lddan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